2006年9月13日星期三

两性相处?良性相处?


前些日子,瞧见报章上的报道“1男2女三角习题难解 独中女生割伤男生颈”这一报道时,心不禁一寒。现今的青少年间的爱情习题,已经演变成戏剧的情节。原来这一代的青少年,已经不知觉成为电视连续剧的主角了。是可惜还是可悲呢,难道现今的青少年真得将自己放置在楚门世界里,任由外人来张看吗?还是青少年已经被狗仔队豢养成隐私摊在阳光底下,任人偷窥呢?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必是可怕的事实。

自认自己在爱情的国度里,都无法顺畅的囚游,何况青少年他们呢?或者你会有些意见,不见得青少年就不能拥有高纯度的爱情。只因为在爱情的国度,任何人都是没有对错的区分,只是值得与否。个人觉得上述的青少年很可能觉得当下没有对方的存在,生活变得不再有意义,任何颜色的跳动,生命的意义被窄化了。

诚然,爱情给予人的感觉是五味陈杂甜蜜负荷。就因为甜蜜的负荷,我们不知觉地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将自己掏空给对方,恨不得能与对方相厮相守一辈子,或者变得更卑微委曲求全。就连张爱玲这位如斯透彻了解人性惰性的人,在陷入胡兰成的谦谦君子风度,变得卑微甚至低到一颗尘埃都不如。她那犀利张看被缩成眯着线的张看,如此的温柔婉约。我们只能说爱情真得可以扭曲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成了另一个人。

两性的相处并不是处在对等的相处,而是相对性的相处。两性的相处是否是良性相处,这都还得胥视双方彼此的心态。一旦两性相处并不是良性的相处,必然会涌现众多不可意想的后果呈现。一对以真心相处的情侣,必会比起一对以各怀鬼胎相处的情侣,相处模式来得坚实可信。

这些年来,自己在处理两性相处这一课题,不是显得很有自信,只是自己坚信凡事是没有捷径可言,抱持着小小的开放,大大的谨慎的心理,也认识不少异性朋友,在他们的身上,我发觉自己成长了不少,间接让自己领悟到两性相处是个双向交流道。有效沟通的两性相处模式,的确要两性彼此真正做到良性沟通,才不会将两性相处模式扭曲。可是遗憾的事,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有效的沟通呢?

最后,请为我们呼唤有效的沟通,因为它才是成就良性的两性相处的催化剂。

2006年9月12日星期二
(父亲生病满三个月)

14 条评论:

edwin 说...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过去的青少年男女问题并不见得会更少,堕胎和未婚生子的事件不是不同的年代都有发生的吗?

青少年的两性相处出现问题,可能是我们的社会缺乏很好的性教育所导致。我这里所指的性教育,是涵盖针对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结构和思想的差异等等。举个例子,男性的对“性”和“爱”是可以分开的,他们更常和自己不爱的女性发生性行为。如果女生对男生的这一点心理不了解的话,女生就比较容易吃亏。

另外,因为不像女性般需要承担怀孕的后果,所以男性在这方面比较放纵。年轻男生使女生怀孕后,有几个是不会后悔的?这些事情的发生,更是社会缺乏性教育的显著证明。

我也听过本地有女生堕胎的事件发生,如果在新加坡就更普遍。其实年少的女生决定堕胎,是因为不了解堕胎对心灵和身体健康所潜伏的长期不良影响。而女生选择堕胎的道路,相信最大的原因是不敢面对社会所给与的强大压力所导致。这就是我们的社会长期缺乏正确的性教育,以及缺乏人道关怀精神所导致的吗?

而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长期缺乏良好的性教育和人道关怀精神呢?相信成因是很多的,其中两个原因就是因为本地华人社会长期而且严重地缺乏安全感,以及面对严重的族群压迫感。这种社会心理状况,导致整个华人族群在追求“生存”和“物质”的层面上打滚而无法前进。

我尝试解释,一般上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社会,它在经过最初数十年的物质经济发展过后,都会寻求更高水平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发展。而一个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社会,它的文化,教育,人道精神等等都是比较好的。

从这点来看,似乎在等待我们的青少年的,在等待整个马来西亚华人族群社会的,是一个暗淡无光的未来呵!所以,希望我的分析是错的,因为这里是我的家园,我希望我的下一代可以在这里快乐地成长。

枫之家 说...

好长一篇的伟论哦!

诚然如你所说得那样,大马华裔族群似乎处在暗淡不明的状况!

长期且严重缺乏一直是我国任何领域都出现的状况。是我们的领袖缺乏远见卓识吗?还是狭隘的族群意识阻隔着?又或者是政治资本的作祟,我们都不得不喟叹,原来我们就是身处在这样一个社会!

edwin 说...
此评论已被博客管理员删除。
edwin 说...

是的,我们就是处在这样的社会。看起来,将来是不会比现在的情况更好了,可是,现在也不见得会比将来更好。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社会,那我们就应该以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将来可以保护自己,保护我们所爱的人。

回到你的帖子的原点,其实很多人早就发现了男女在心理思考模式的差异是源自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最简单的说明,就是男性不能左右脑同时思考,而女性则不能左右脑分开思考。

类似的男女思想差异对两性相处造成影响的研究,最著名的包括约翰葛瑞,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的成名作应该叫《当火星人遇上水星人》什么的,你可以上网找。另外,亚庇的大众书局有卖他写的《亲爱的,为什么我不懂你》。

另外,不管男女,他或她在成长过程中,会从父母亲的相处以及父母亲对孩子的态度而为“爱”做出不同定义。所以,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女,彼此对“爱”的看法和定义不同,有一些差异是非常大的。你可以到大众书局找史蒂芬科惟的《与幸福有约》,这本书非常深,但是它的观点对我影响很大。

枫之家 说...

给色辣芬:

最近我也在看一本《为什么男人不听女人不看地图》,里头的东西也相当有看头。只有现在的时间不够用,所以只是草草地看。

对了,你应该是Edwin的分身。难道你有双重性格吗?我没有看错吧!也许,我不应该拆穿你哦(一笑)

又或许,换个身份给我留言,是一种跳脱、抽离的状态,与真实的自己对话,不是吗?看似给我留言,但是却是让你思维放轻松的时刻!

所以,我就觉得你的心理年龄与实际的年龄有点不符合。每次和你笔聊,就发现你的不简单。甚少男性愿意将想法诉诸于文笔,但你是例外的(不知到对你来说是恭维还是讽刺呢)

edwin 说...

假设你不曾见过我,那么在网络的世界里,我们和谁在聊天,又有谁知道呢?如果我和edwin是不同的两个人,但是我们用一样的身份、语气和态度和你对话,那么在你眼里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

同样的,如果我和edwin是同一个人,那么我们用不同的态度、语气和身份跟你对话,在你眼里我们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唯有属于心灵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

edwin 说...

其实,我视色辣芬为我的心灵导师,也可说是我的守护天使吧。这样,他和我就是不同的人,但是他对我的了解,似乎更甚于我自己。

枫之家,你说我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不符,我觉得非常感慨。

我成长在一个非常封建和落后的家庭,我有八个兄弟姐妹,我是老幺。我们乡下家庭,知识很差,常常被欺负,小时候我就感受到一种缘自身份和出身的歧视。为了突破这种困境,我大量吸收学问和知识……但结果是,我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和家庭的支离破碎,而且,我和身边所有的人--同龄的人、家人产生不可逾越的距离。

原来,知识的丰富,和所谓心理的成熟,有时候并不能使人成长。它只能让人了解到:哦,原来生命,是这样的……然后,你可以选择继续过着原来生活,或是选择逃避。如果是后者,它会付出比较显而易见的代价--孤独。

edwin 说...

枫之家,你看电影太多了,把“双重性格”联想到“人格分裂”的情况去了。

如果是“人格分裂”的情况,也许真的会好像你看的电影那样,一个人有时会变成两个性格极端的人。从心理学的例子证实,患者曾经历了长期的心理和行为压抑。当症状显现时,患者心里的两个“人”是彼此会认识对方的,只会潜意识里默许对方存在而已。

另一方面,你跟我谈到“抽离”,我突然联想到另一个课题,就是有关人的成熟。

枫之家,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成熟的人呢?会生育孩子、赚钱、照顾生活起居、抽烟喝酒……这些算是成熟的条件吗?

我认为不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包括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别是后者,它应该是“人格的健全”。而一个人若具备健全的人格,他应该是对生命积极的、意识健康的、懂得尊重别人的、懂得施与和接受爱的、不愿意伤害别人的、有良知的、认识自己的行为的……

可是,每个人的人格,从婴儿到成年的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会因为父母亲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而造成一些缺陷,一些阴影。如果一个儿童的心理产生缺陷,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获得修补,那么这个成年人,就永远活在童年的阴影中,他是无法真正成长的。

对不起,话题扯远了。我原本想说的是,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父母是很困难的,每个父亲或母亲,或多或少都会给孩子一些不对的教导,或造成一些人格的缺陷。毕竟,他们本身的父母也可能会传承一些伤痛或缺陷给他们,他们都不懂。

但是,如果我们懂,我们成年了,我们想要填补自己心理上的欠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我觉得,也许我们可以作自己的“父母”。因为唯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当我们犯错时,这个“父母”会适当地责罚我们、伤心时会安慰我们、完成艰难工作时会奖赏我们、迷惑时会帮我们分析、寂寞时会陪伴我们……由于是自己做自己的“父母”,所以这个一定是有“够好的父母”了。

不过,尽管是由我们自己做自己的父母,也只能做到“够好的父母”而已。毕竟,天底下并没有“完美的父母”。

枫之家 说...

我似乎搞乱了........
只有一个惨字可以形容。

至于Edwin 和色辣芬如果同一个人,对我来说只是不同层次的交流,两者之间依旧有共同点。其实,我怀疑你俩就是同一人,主要是文字所带给我的感觉,不是说我对文字的敏感,而是那份熟悉的感。

对我来说,名字只是一个代码。主要是在于那份诚恳,你是不是诚恳,感觉是不会欺骗人的。

Edwin,成熟的定义对我来说在于心理层面。虽然我有时看似很幼稚,但我知道我那幼稚的举动是在于掩饰自己的不足。

人总是会有孤独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孤单的感觉。你能说,当一个人拥有令人称羡的美满生活,难道不会孤独的?

对于我来说,孤独早就在我出生时和我如影随形的名词。我是独生女且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但我知道我不能任性,所以从外表可以看出我是个严肃的人。因为与父亲的亲戚相处,我就知道我不能掉以轻心,他们都冷眼旁观着父亲究竟能不能做好每一样?母亲是长女,在她的字典里,成功就得付出代价,可以说我的性格是母亲间接塑造。所以,孤独对我而言,是必然。

而你的孤独,我只能说知识给与你的馈赠。因为当你懂得越多时,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甚至只有你一人踽踽独行,你千万别感到失望,只因为每个人的造化不同而已。

最后,我想说得是:不要怪父母,因为他们也不想如此。而我们只有一对父母,是对是错,不是我们能选择。与其一味的埋怨,不如实际一些,将它视之为借鉴。其实,也要感谢他们,没有他们,也不会成就今日的你。

Edwin,别自卑了。
如果你自卑,那我呢?算什么?
朋友,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寻找能陪伴你度过你生命的孤独的人、事、物。
加油吧!

edwin 说...

谢谢枫之家的鼓励,相信色辣芬也会很感动的。

我想跟你分享一本书--《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我向朋友借的,已经还给他了。这本小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原来我们都不是孤独地生活在世界上,而且有那么多人,是如此深深地爱着我们。

枫之家,很奇怪为何你会觉得我自卑?也许是我表面的孤高所反映出内心的自卑吧,这点我也不知道,也许你是对的。

另外,我想跟你分享一点对父母的看法。小时候,可可价格下跌,家里经济情况转坏。常常,当父母亲和我三个人在一块儿的时候,母亲就会对我说父亲的不是,说他经济差啦,被朋友骗钱啦,做人太忠直做生意失败啦什么什么的,其实就是借机会批评父亲而已。

中学时,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原来在心理学是有记载的,心理学家形容这是母亲用我充当子弹攻击父亲,所以我和父亲同时受伤。原来,对一个年幼男孩来说,父亲就是自身形象的反映,而母亲就是对异性形象的反映。如果是女孩子则相反。不知道我这样形容正不正确,我要传达的是:父母亲的形象,对孩子自信的建立,以及对将来的择偶,都有关键性的影响。

也许,你说我自卑,就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不过,当我中学毕业后,较懂得思考时,我却开始认同父亲。虽然,他有很多行为上的缺点,最大不过是理财和投资能力不佳罢了。但是,他在事业上没有做过违背良心的事,在他那个年代,那个行业,没有人不会发达的,因为他们全都贪污和勾结政府,惟有我父亲坚守原则。而且,他对朋友忠诚,即使明知道朋友负他,他也愿意伸出援手。

当我出来社会后,才深深体会到父亲是如此的伟大。他虽没有留给我丰厚的物质,至今我仍全靠自己讨生活,但是他留给我的,却是让我引以为荣的忠厚人格。那种忠守良知,为朋友牺牲的精神,是类似我母亲和我哥哥性格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edwin 说...

谢谢枫之家添加了我的连接,欢迎浏览我的部落格,就当是自己的部落格那样随意留言就可以了,工作之余可以调剂身心。

另外,我觉得edwin比较抗拒和异性建立亲密的关系,也许是和他的家庭有关。他家里的气氛跟别人不一样的。

蓝月 说...

健锋,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就像没有一段关系是完美的,因为“完美”这个词汇本身就是因人而异。

有很多人,不太晓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于是用了自己唯一懂得方式去表达心中的想法。而这个方式看在其他人眼里,可能不太正确,不太“完美”,然而这可能是他们仅懂的方式。

我的母亲,也喜欢在我面前说父亲。而我的父亲也和你的一样,所以在母亲眼里,是常常吃亏的那位。

我觉得,她不敢在父亲面前说,因为怕说着说着,过火了,会把关系闹僵。然而,她还是心疼着父亲,痛斥着那些欺负他的人。这样的情绪,她没有地方释放,所以选择在我面前念着。而我宁愿她什么事都对我唠叨,总好过憋在心里,抑郁着。

我不知道你的母亲是否也是这样,但是我相信她并非想让你对父亲有不好的想法。有时,她们只不过想找个人听她们唠叨,发泄一些有的没的。

你说得对,一个人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受到家庭的影响。然而,这个人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清楚意识到他从家庭环境得到的负面影响,那这个影响已经不成立了。

就像如果我来自一个滥赌的家庭,而我也清楚地知道滥赌是不对的、不好的、我不想要的,但我还是继续滥赌。那,就是我的选择,而不是一种影响。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能力。你可以选择离开,当然也可以选择走出来。而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不被环境影响,只是看你愿不愿意。

edwin 说...

谢谢蓝月,想不到我们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聊这一些。其实我没有责怪母亲,因为我了解她在一个更艰苦的环境下成长,她的父亲(我的外祖父)在她年幼时就病逝了。想象一下,她今年已经六十六岁……

你的母亲也许像我母亲,不同的是,我母亲在我面前批评父亲的时候,是专门选我父亲在场的时候,呵呵,利害吧!

蓝月,我觉得,一个人如果知道原生家庭对自己性格或行为造成的影响,有时候是很容易纠正过来的,有时候却很难。

我有一个姐夫的大哥,自小在问题家庭长大,他的父亲是酒鬼,爱使用暴力,从小他就深受其害。结果,他成年后,也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跟他父亲没两样。我感觉到,他的大儿子似乎也正在走着他同样的道路。我相信这问题似乎有待人类行为专家或心理学家才有能力解释。

更多的例子是,很多男性在谈恋爱前,发誓不要跟性格像母亲的女孩谈恋爱。举个例子,A君的母亲性格挑剔爱唠叨,权力欲高,所以他发誓不要跟同样性格的女孩在一起。不久后,他被一个女孩深深地吸引,这个女孩性格独立坚强,办事能力不让须眉,并且可以和他商讨各种事情并给予有建设性的意见。

于是,A君追求该女孩,最后结婚,组织家庭,生儿育女。结果,A君发现,这个当初非常独立坚强办事能力非常好的女孩,其实跟她母亲一样挑剔唠叨而且权力欲高。

现在你明白了吧,她母亲的另一面(良好的性格如独立坚强等)深深吸引了他,影响了往后的择偶条件。他想不到的是,这类人通常性格,包括好坏通常都是一样的。

有时候,不是性格的好坏,只是单单某方面的特点,都会影响人的择偶条件。

台湾的彭怀真博士说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台湾有一个非常漂亮条件非常优秀的大学女生,众多条件优秀的男生追求她,她都看不上眼。可是,有一天,一个条件非常烂的男生亲近她,却深深地吸引了她。

原来,这个女生年纪尚小时父亲就逝世了,她内心深处深深地怀念她的父亲,犹记得当年父亲牵她的小手时,父亲手上总会散发一种幽幽的味道。而在今天,她竟然从那个烂男生的手上嗅到同样味道!

于是,两人的感情迅速发展,结婚成家后,女生才发现,原来,每个抽烟的男人,手上都有同样的味道。

枫之家 说...

如果要谈我们的父母亲,我想一定会是一个无法解得开的锁。

从小到大,我每次都是看着妈妈在骂爸爸。骂他不懂得自我管理尤其在钱财方面。她总是说如果没有她在他的身边,就不会拥有今日的爸爸。令人妒嫉的生活条件。

的确,没有妈妈的刻苦耐劳,或许今日的我就不会出现。所以,性格就是潜移默化中产生了。

我很早就知道,我的家庭是与他人不一样的。在家中,只有妈妈最大。每次商量大计,我一定得找妈妈,没有经过妈妈同意的,我休想做,而唯一的一次就是我毅然选择念中文系,虽然当时有很多选择可供我选,但是我还是任性的选。

所以,对于我的父母,我没有话要说。因为妈妈是可以和我说体己的话。而爸爸则是默默支持着我的。或许,有人很难理解我为何可以和妈妈说体己的话。其实,从小到大,我一个人孤独成长所养成的习惯。虽然我会有很多表妹表弟,我还是会和妈妈说说我的内心世界。只是我还是有保留一些。毕竟那是我的世界。

也许,婚姻就是一种互补的状况。
也许,婚姻就是一座城堡,大家都是走进围城中,只是大家的遭遇不同吧!
有或许,婚姻是人世最难搞懂的学问。所以,婚姻才要经营。